查看原文
其他

冰点丨孙毅安:西安道北河南人社区,在战斗中成长

孙毅安 新三届 2022-05-15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孙毅安,1963年生,西安人。1981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5年分配到西影文学部任责编。1987年开始剧本创作,著有电影剧本14部,电视剧本5部近200集。现为西影集团高管、国家一级编剧。


原题

道北往事:故乡异乡

(再一篇)




作者:孙毅安



我老爹是陕西渭北澄城县人,我老娘是西安市北郊辛家庙人,所以我家是正宗纯正的陕西人。道北位于西安市新城区,这里应该是我的故乡。然而实际上,我却生活在他乡。

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河南人的社区里。几乎听不到陕西话,陕西地方戏剧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相反豫剧河南梆子却大行其道,整天听《穆桂英挂帅》和《朝阳沟》。况且我也吃不到陕西风味的食物,从小喝面汤,长大喝胡辣汤。甚至我都不会说陕西话,只会说河南话。

在社区走街串巷的,也大多是河南人,比如弹棉花。那时候棉花很紧俏也很金贵,没有谁家会把用久的棉花扔掉。棉被或者棉袄里的棉花被汗浸透烘干板结了,就拿出来用洗衣粉肥皂水洗,把污垢都洗掉,晒干后就请弹棉花的游方手艺人来弹。

弹棉花的工具是一张大弓,具体形制可以参考古代士兵射箭用的弓,只不过规格要大若干倍。把洗好晒干的棉花放在两块床板拼成的台子上,棉花匠身背大弓,用一个木缒在弓弦上敲,颤动的弓弦就在坨成一团的棉花里跳动,将板结的棉花一点一点撕扯开。棉花匠是非常有耐心的,他可以把这个单调的工作做一整天,如果有必要,第二天还可以接着做。

阳光灿烂,空气干燥,在棉花匠坚持不懈的劳作后,板结的棉花变得蓬松柔软,像雪花一样又白又喧和,就和刚刚买回来的新棉花一样。

旧棉新弹只是第一步。之后棉花匠用一根顶部带小转轮的长杆,开始为棉絮网线,他两手配合默契,一手持杆一手扶线圈,一横一纵,熟练地为弹好的棉花铺上密密麻麻的线网,一面铺好了,再铺另一面。这样,一床新棉絮就做好了,它有个贴切的名字:网套。

把花花绿绿的被面放在木板上,上面放网套,然后再铺上被里子,用针线将被面和被里缝合起来,一床棉被就制作成功了。

秋天,是家属区弹棉花的高峰季节,院子里每天都有棉花匠在各处劳作,嘣嘣嘣的声音不绝于耳。

棉花匠和主家的合作条款,都是口头约定的。主家拿出要弹的棉花,匠人估算一个工作量,然后提出报酬数额,一般都会有讨价还价的过程,但是一旦谈妥,绝少有反悔或者违约的情况发生。

工作期间,匠人每天一早就开始工作,他们住在哪里始终是个谜。匠人一般到主家来吃早饭,之后开始工作,他的一日三餐都是由主家提供的。他不会和主家一同吃饭,而是单独开餐。工作完毕后,收取了事先约好的工钱,就可以去下一家干活了。

棉花匠到了我们院子,只要活干得好,不缺工作机会。因为弹棉花需要相当大的空间,工作场地都是户外,而且在某一家工作,一般会持续两三天。当一项弹棉花工程正在进行时,街坊邻居们都会来现场考察,并且向主家询问,如果技术和工作态度以及效率价钱都被认可,新的雇主就会提前和棉花匠约好下一份工作。从来没有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的棉花匠,也没有偷懒耍滑头的——那是自绝于人民的做法,口碑不好,棉花匠寸步难行。

所以,他们干工作都异常勤奋,口碑会越传越远。如此一来,棉花匠会一份工作接着一份工作,直到干到天气转凉。



除了弹棉花的匠人,院子里经常还有木匠的身影。那时候,一般人家的家具,都是自己打造,商店里的家具不仅贵,而且款式单调,很难满足顾客的要求。所以如果家里需要更换家具,特别是孩子结婚需要添置新家具,那一定要请木匠来做。

到我们家属区的木匠,一般还是河南人。和棉花匠一样,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是住在院子里的亲友给介绍的,可一旦得到雇主的认可,工作邀约会源源不断。那时每家每户都会储备木材,大多数是买的,也有来路不明的,比如厂里购买机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包装箱和垫板,最终会流落到职工的家里。还有铁路支线上运货的火车,木材也常常会丢失。大清早或半夜,谁家小子抬着木料进院子,绝不会有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质问事主木料哪里来的,有无购物发票诸如此类的愚蠢问题。

木匠也是在院子里工作,离大场近的就在大场的树荫下干活,远一点的就在主家附近的马路上,这样原料工具的搬运都比较方便。遇见下雨而工程已然开工,为不耽误工期,主家会和木匠携手,临时搭建一个遮雨棚,之后木匠就在棚里工作。

一般情况下,木匠都带有徒弟,少则一个,多则两三个。当有新的雇主提供下一份工作时,木匠会派徒弟之一先去做前期准备,比如分解木料。这样等手头工作完成,就可以转场实现无缝对接。

通常,木匠也身兼漆工。家具做好后,要上漆晾干,木匠的工作才算彻底完成。当然,如果主家不需要木匠完成油漆这道工序,那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我们社区河南木匠最多,然而最受欢迎的,是上海木匠。所谓上海木匠,无非是江浙一带的手工艺者,大多顶着上海的名头。

上海木匠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打的家具款式新颖,更时尚更被消费者喜爱。比如当时流行的捷克式家具,就是上海木匠打造的。其特点,也不过是在家具的各个立柱和立板上,抛弃了原有的一直到底的界面,有了一个巨大角度的菱形起伏。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变,却引领了数年的家具时尚。

上海木匠干活踏实,态度和蔼容易交流,唯一的缺点是饮食方面要求比较高。

我始终不知道这些木匠住在哪里,就和不知道棉花匠住哪里一样。夏天的时候,他们也会睡在露天,主家会提供凉席和枕头被褥,或者,他们就随身携带简易卧具。



那时候,很多地方都有提供住宿的所在。比如我们家属区,以前在北门附近就有一个小院子,外来人口可以住,一个大房间能住十几个人。我们管小院叫大车店,其实没有大车,没有骡马毛驴,只有人。后来大车店撤了,改成服务社的办公室和车间。

院子里也有闺女和小木匠或者棉花匠谈对象的,不过比较少。那时纺织厂算是高收入人群,一般人,闺女们看不上。

院子还有一类手艺人常来,就是磨剪子锵菜刀的。这类一般都是老头,骑着自行车,家伙什放在后座上。通常都是一个长条板凳,一头是磨刀石,一头是手摇小砂轮。工具都放在一个麦秸编的口袋里,挂在自行车把上,这样路上好照看,不容易遗失。

老头在院子里满悠悠骑车,不时吆喝一嗓子:磨剪子唻!有需求的人家就会开门喊住他,把家里的菜刀剪子拿出来。老头停下自行车,简单和主家说说价钱,然后把板凳拿下来,又取出工具开始干活。

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围拢过来。看老头干活是一方面,自己心里也有小九九在打。比如央告老头,用砂轮磨磨自己的小刀啥的。老头一般都会答应,可是孩子的刀如果太长,老头就会没收,等家长来拿回。家长都会对老头表示感谢。

磨剪子一般都是先将剪子拆开,老头会骑坐在板凳上,用清水润磨刀石,然后慢慢磨。磨下的铁粉和磨刀石粉混和在一起,呈现乳白色。浓稠如豆浆。锵菜刀是把菜刀放平,用一个高强度的凿子在刀身靠近刀刃的部分一下一下刨,可以刨出卷曲的铁渣。刨完了,也拿到磨刀石上磨,最后菜刀就锃亮锋利,跟新的一样。

有些刀砍出豁口,呈犬牙交错状,老头也有办法。他会拿出一根细钢条,连带菜刀一起在火上烧红,然后放在一块厚厚的小铁板上,用榔头使劲敲打,直到钢条和菜刀铆成一体,把所有豁口都填补起来。然后老头用小砂轮打磨,让刀面平整,之后再用磨刀石磨,最后菜刀又锋利如新啦。

不过这样的刀用不长久,有时候一刀剁在排骨上,刀口也会崩。

补锅匠也是家属区不可或缺的人物。通常他们穿灰色的大褂儿,骑自行车。车前把和后座都载满物件,从白色的铝皮到补锅的材料。

铁锅如果仅仅是漏水有沙眼,补锅匠用铆钉铆上就完了。如果漏的口子偏大,那就要上手段,在锅底漏的地方钉一个有几根分叉杆的小铁耙子,然后在漏口周边抹一种白色的膏剂,将小耙子使劲按在膏剂上,把分叉杆掰开,在锅外用小榔头轻轻敲严实了,放火上烧成黑色,于是膏剂和小铁耙子紧紧粘连,接一锅水放在地上大约半小时,如果不漏水,那就大功告成。

铝锅也叫钢精锅,基本都是水桶形状,主要用来煮粥蒸馒头,破铝锅与铁锅的补法也差不多。但是因为铝的密度硬度都远远不如铁,所以更容易烧烂烧坏,经常会有几平方厘米甚至十几平方厘米的破损,这就需要换个锅底了。

换锅底是个技术难度很高的活。先要把破烂的锅底用剪刀剪下,用铝片比照锅的直径剪出略大的一张圆片,然后将剪平整的铝片和锅身摞在一起,用钳子将原本不搭界的两部分拧在一起。这个过程中,白色膏剂是必不可少的。它起到弥合和粘连的作用。

新锅底与锅身粘连之后,补锅匠会拿出一个小巧的铁錾子,其形状很像“工”字去掉上面的一横。将补好的锅底部分用铁錾子顶住,在外部用榔头把粘连的部位敲严实。补锅匠会把铝锅不停地转动,确保锅底的每个部分都敲到。然后照例火烤,接满水做滴漏实验,如果不漏水,那就补锅成功。



小裁缝也是院子里必不可少的人。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衣服,但是稍微正式或者复杂的衣服,比如红卫服或中山装,家里就做不了,必须请裁缝。裁缝有本地裁缝也有江浙裁缝,南方裁缝做的衣服更精细好看。若谁家请个裁缝,邻居街坊都来观望,难免自己也想来一件。后来就有小裁缝借房子住,专门给院子里人做衣服。再后来小裁缝里聪明的人,就租住西门或者北门附近的房子,然后在大门外挂个牌子,画上图标指路。好像这种不交税的违法经营也没有谁来管。

院子里还会经常有崩爆米花的。一般都是下午三四点来,骑着三轮车或者拉架子车满巷子吆喝。崩爆米花需要的工具比较多,首先要有一个铁架子,可以把崩炉架在上面,两头炉颈都卡在铁架子凹槽里,而且可以用固定在崩炉身上的把手旋转。崩炉形制中间鼓,两头略细。一头带摇把,另一头有个带挂卡的盖子。崩爆米花前,先把崩炉仰天竖起,将玉米粒倒进炉中,还要放糖精,这样崩出来的爆米花才会甜。也有放白糖的,不过白糖遇热就炭化了,崩出来的爆米花不好吃。放好玉米,用挂卡把盖子固定,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崩爆米花还需要一个烧煤炭的小炉子,就放置在崩炉下。炉子配有风箱,匠人一手摇炉把,一手拉风箱,给崩炉旋转加热。匠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一个巨大的麻布袋子,袋口是用汽车外胎做的,厚厚的黑色橡胶皮,后面缝着大麻布袋子。

玉米加热到一定火候,匠人就站起来,把炉口塞进袋子的橡胶口中,用一根扁铁撬动挂卡。因为经过加热,崩炉里的空气已经成了高温压缩气体,挂卡打开,膨胀气体将高温玉米粒喷出。玉米粒在炉中时,高压空气已经渗入粒体,此刻突然减压,气体由粒体内迸发出来,把玉米粒冲成开花状态,一锅香喷喷甜滋滋的爆米花就崩好啦。

崩爆米花是孩子们开心的时刻。只要有一户人家开头,匠人的生意就没完没了。崩炉打开时,会发出巨响,“砰”的一声,几条巷子的孩子都会被崩出家门。看见别人吃爆米花,那个心痒嘴馋啊。赶紧回家找爹娘要钱,拿大茶缸端着玉米跑去排队。

崩一锅爆米花,好像需要一毛钱,记不准了。不仅能崩玉米,还能崩黄豆,崩大米,还有崩年糕片的。崩爆米花时,炉前总是围着一群孩子,你吃我家的,我吃你家的,比较谁家更好吃。太欢乐太开心了。



春末夏初,买桃卖樱桃卖葡萄的小贩就到院子里来了。孩子们缠着爹娘要零花钱,就为饱个口福。夏末秋初,卖杏卖苹果卖梨的也就来了,那时的家长给不了孩子几个钱,也就仨俩钢镚解解馋。冬天里,有卖临潼石榴和火晶柿子的。那石榴裂着大口子,能看到红红的石榴籽。火晶柿子比鸡蛋略大一点,皮薄如蝉翼,一口咬下去甜掉牙。

还有一种小贩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卖棉花糖和搅糖稀的。棉花糖是做好的直接拿来卖,糖稀则要现做,用一个油灯烤小坩埚,把糖融化加入明矾搅成糖稀,用两根细木棍粘着挽来挽去,直至玩烦了才吃下去。至于热乎乎的糖稀一路沾了多少灰尘,我们看不见也不在乎。

厂里也经常采购一些瓜果,以优惠价卖给职工。记得那时大卡车到大荔蒲城拉西瓜,卡车就开到大场,家家户户用推车来买,两分钱一斤。五块钱能买250斤。西瓜拉回家,就挑拣还未熟透的,滚到床底下。已经熟了的放床边。那时候西瓜是有机肥,没用过化肥的,个头大,一个瓜二十三十斤稀松平常。而且巨甜,有红瓤和黄瓤。家里把一个大个西瓜切开,我一气能吃七八牙,然后撑的肚皮鼓鼓胀胀,在大场走来走去。

吃完西瓜,西瓜籽是不能丢的。那时的西瓜籽又黑又大,洗干净在太阳低下晒。晒之前在盐水里泡一个晚上,这样瓜子就有淡淡的咸味。我们连西瓜皮都舍不得扔,洗干净切成薄片,可以炒西瓜皮,也可以凉拌西瓜皮。

厂里还会派车到更远的地方,比如河南灵宝县偃师县去拉苹果。拉回来还是在大场卖给职工,有黄元帅苹果,也有国光苹果,记得一毛钱或者一毛五一斤。我妈会把萍果收到一个靠墙的大躺柜里锁上。苹果逐渐熟了,屋里一股清香。

那时我经常就坐在躺柜旁,闭上眼睛细嗅果香。



再一篇

道北往事:在战斗中成长



作者: 孙毅安



前面说了,我住在西安的道北太华路,那里是一个巨大的河南社区。河南各地的人都有,郑州的、开封的、焦作的。驻马店的、漯河的、温县的、偃师的、南阳的,甚至还有周口的。总之因为鬼子到河南,有发生水灾和大饥荒,难民都跑陕西来了,很多就落户西安。

西安市,道北的河南人最多。因为各地河南人混在一起。各种方言搅合到一块。形成了独特的河南话。听着确实是河南话,但是你绝对听不出来,是哪个地区哪个县的河南话。各地的方言都消失了,于是道北的河南话,类似于河南话里的官话或者普通话。



1996年第一次在郑州逗留,停车上街我就乐坏了——这简直就是大号的道北。喝胡辣汤,吃羊肉烩面。用河南话骂街,爽。

话说大宋朝时,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异常繁华。大宋画家张择端专门做了一幅画《清明上河图》,笔触细腻,人物众多,各行各业的人都画到了,活脱脱一副大宋浮世绘。有一年,开封一位作家出版了本书寄给我,愿意和西影联手,拍一部有关张择端生平的电视剧。


为了开发这个项目,我到开封和当地政府谈合作。事情谈的挺顺利,中午杨副市长请我吃开封最有名的时辰包子。

席间宾主频频举杯。我本来一直讲普通话,谈判很顺利,酒也喝得挺嗨,我一高兴就开始讲河南话。我一说河南话,所有人都不说话了,都面带尴尬地看着我。


杨副市长问:孙总,你说哩这河南话,是哪儿的河南话?咋听不出口音哩?

我说:这是道北哩河南话。

我从小就是说着这样的语言长大的,在市区,只要听到这样的口音,旁边的人都绕着道走。因为道北社会风气不好,孩子们经常打架斗殴偷东西,也就常常犯法被关监狱。大人见面经常这样问候:恁老三又进去啦?恁老二回来没?

所以城里人听到说河南话的,都觉得不是小偷就是流氓。

十五岁那年,我妈让我去五路口民生百货大楼买玻璃杯。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去,回来路上坐公交车,有人喊钱包被偷了,售票员和司机就说我俩是小偷——因为全车就我俩说河南话。

我俩委屈,气得哭。他们还是要搜身,我说你要是搜不出来怎样办?我们如果没偷,你道歉不?他们说好,没偷就道歉。

结果搜了我俩,啥都没搜到,他们却不道歉了,还说:河南人,不偷都像贼。

这句话惹怒了我,我把牛皮纸包的四个玻璃杯子,砸在他脸上,血糊拉碴的,他的脸花了,我跳起来用肘猛击他的脸部,这家伙径直倒地上,起不来了。我同学正在和另一个打,我上去帮忙,痛扁了他俩一顿,下车走人。



河南人扎堆的地方,生存环境算是恶劣的,小孩子上学,书包里都放短棍或者菜刀,因为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会和谁战斗。有时我们也带三截棍。不敢说每天都碰上打架,但每礼拜打一次肯定算少的。

真心话,咱不算是好孩子,但这也是被逼的——你不当混蛋,混蛋就欺负你。所以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战斗中成长。

那时我们经常和城里的孩子打架,用的是无赖打法,逞勇斗狠。与人发生冲突了,就地上捡起一块砖头递给对方:你厉害?来来来,往我头上砸。

说着就把脑袋伸到对方面前。城里孩子哪里见过这个?拿着砖头手直哆嗦。

你不敢吗?不敢砸?

看对方被吓着了,我们就会拿回砖头,直接砸对方的脑袋。

结果没有悬念,肯定赢。

这个老招,用了很多次,屡试不爽。算是无赖打法的一个套路。

后来就恢复高考了,打架不流行了,改成了好好读书,努力考大学。高中毕业那年,碰见一件事。

发小建国的姐姐,在纺织城上班。姐姐唱歌好听,人也漂亮,是国棉四厂的厂花。四厂有个著名的流氓无赖,就整天纠缠建国的姐姐,语言挑逗发展到动手动脚,搞得姐姐每每下班回家就哭。家里问出实情,愁眉不展。

发小就来找我们,说:这孙子欺负我姐昵。

我们那时,有八个要好的小伙伴是兄弟,一个人的姐姐,就是大家的姐姐。现在有人欺负姐姐,没啥说的,办他。

我们只要在家的,就一齐出动了。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虽然纺织厂流氓岁数比我们大,听姐姐说他在厂里是一霸,人高马大,手下也有几个能打的兄弟,但是我们是从小玩打架的,根本不怕这个。

姐姐上中班,要午夜时分在搪瓷厂(今天的朝阳门)下班车,流氓总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拦截姐姐。我们就准备好,在朝阳门附近等着。

因为考虑到姐姐毕竟和流氓在一个厂里上班,大家事先商量好:跟他好好谈,把话说开,只要他不再欺负姐姐,这事就算了。

这是先礼后兵。



等到半夜,班车来了,姐姐刚下车没走几步,流氓就追上来了。果然高大魁梧,看着有把子力气。

我们四个人拦住流氓。

流氓说:小鸡蛋孩儿,想弄啥?

我们说不干啥。那是我姐呢,你以后客气一点,别欺负她。

流氓说:你姐咋啦?你姐就不找男人不嫁人了?我往后就是你们姐夫,都滚一边去!

听了这话,我们就亮出家伙,对他说:你是自己找不痛快是吧?

这时候,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大流氓居然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递过来:小崽子们,来来来,有胆子拿砖砸我!

他说着,就把脑袋伸过来,因为个子高,居然弯着腰让我们砸。

哈哈哈,笑死我们了。

你居然递砖头过来?蒙谁昵?这是我们从小玩腻歪的东东,你个大流氓就这本事?

砖头就在我手里,想都不想,直接拍他脑袋上。流氓立刻就开瓢了,几个人上去,一顿臭揍,打得他昏倒在地上。

但是我们下手有点狠了,流氓被送进了医院。

然后警察就来了,因为流氓认识发小的姐姐,所以找到我们很容易。

流氓在医院胡说八道,说他是正常下班,然后被四个小流氓打了。

警察到学校抓我们,关到派出所。姐姐带着工厂的姐妹到派出所作证。没两个小时,警察就把我们放了。

我还记得一个老警察对我说:你们这些娃,劲太小。下次把狗日的往死打!

流氓白白被砸被刀砍,连医药费派出所都不让我们出。

流氓还在病床上躺着,我们去病房,告诉他再欺负姐姐,就到厂里剁他一条腿。

从那以后,流氓再没有找过姐姐的麻烦。



文章由作者许可本号分享

原载微信公号满天都是星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孙毅安专列

孙毅安:道北小傻子,
江湖仍流传着他的传说

孙毅安:大头与小头,

纺织厂家属院的另类顶流

孙毅安:牵着母亲的手,
我们就是幸福的孩子
孙毅安:姐姐,我要回家,
牵着我的手,你不要害怕
孙毅安:越狱四十年,
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

那些年,条子办案的奇葩事

孙毅安 :《12.1枪杀大案》,

刑警本色出演电视剧

孙毅安:梦回天山,
那个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白山黑水,那年那月那些事
老兵老白,百战归来独留我

孙毅安:北京大爷那些事

孙毅安:电影导演,

就是那个喊“预备开始”的家伙

孙毅安:破心中贼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没牛羊
穿越千年的游侠:
人以士待我,我以死报之
孙毅安:人大和捐款校友那些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军营华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